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华园

南方都市报:全球城市治理创新·前海论坛”在深圳成功召开

时间:2024-01-15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浏览量:11

分享到

南方都市报1月13日讯 为深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助力世界级城市群和全球标杆城市建设,2024年1月13日,由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深圳大学全球特大型城市治理研究院、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全球城市治理创新·前海论坛”在深圳前海举行。

活动现场,百余名来自境内外高校,以及智库、科研机构、党政部门的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城市治理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前海创新发展。

深圳大学全球特大型城市治理研究院落地前海

2023年10月,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公布了2023年第一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审核结果,深圳大学全球特大型城市治理研究院成功入选。在1月13日论坛现场,深圳大学全球特大型城市治理研究院前海基地揭牌仪式举办。这意味着,该研究院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正式落户前海。

深圳大学全球特大型城市治理研究院,为何落地前海?

“13年来前海形成了一系列国内领先的制度机制和治理创新,是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和创新深圳地方治理实践的有机结合。”前海合作区党工委委员、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在致辞中表示。

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吴报水指出,深圳大学全球特大型城市治理研究院下辖多个省级和市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研究院获得了百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学术研究和咨政建言方面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希望研究院以落户前海为契机,深度参与前海合作区的开发建设,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全球特大型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俞可平表示,当今全球城市化率接近60%,我国的城市化率已超过65%,城市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研究院将聚焦全球特大型城市治理,致力于打造新时代全球城市治理创新研究的高端智库和交流平台,研究院落户前海不仅有助于研究院在地发挥研究优势,还将与前海合作区共同探索出全新的地方政府—高校智库合作发展模式。

除揭牌仪式外,会上同步举办了中国城市治理创新案例数据库及《全球特大型城市治理研究丛书》启动仪式。

共话全球城市治理,主旨发言环节亮点频出

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什么?是文化、自然,更是不断创新的城市治理能力。那么,如何进一步提升现代化城市治理能力?在主旨发言环节,多名国内外嘉宾结合实例进行了探讨。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创始副院长孙宽平主持了本轮环节。

世界大都市协会秘书长乔尔迪·巴克尔以“Governing growing metropolitan spaces”为题,提出创新城市治理形式要与城市发展规模相适应,当前全球的新城市规模可区分为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群;人们可以在大城市空间获得创新、文化、工作和许多其他方面的机会,但也要在居住方式、空气质量、通勤时间以及街区安全等方面付出代价,如何提升城市生活质量是当下最重要的城市治理研究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军以“用好时空信息,讲好美丽中国故事”为题,提出美丽中国建设需落实到国土空间上,借助以遥感、空间定位和GIS为核心的时空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城市空间治理,做好时空型监测评估,克服以往各部门(地区)各自为政、单一调查评估的局限性,增强对社会—经济—环境综合发展状况的系统性研究和整体性认知。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会长、浙江工商大学社会政策研究院院长王杰秀以“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灾害风险管理”为题,指出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不断增强,全球灾害事件频发,要树立现代灾害治理理念,认识到减少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性和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的复杂性严峻性,强化工程性减灾措施减少易损性,全面提升减少灾害风险能力。

住建部节能与科技司原副司长、同济大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理桥以“城市治理范式变革的一种模式——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乡客厅’开发思路”为题,提出长三角先行建设“水乡客厅”,进行区域治理和区域协作的压力测试,其以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力、示范性为设计原则,以“把生态绿色渗透到要素资源优化中”为治理机制,形成了新的“水乡客厅”治理模式,实现了“以近零碳能源系统为主线开展建设开发”“重点领域减碳和绿色低碳产业一体化发展”“开发区域ESG大数据平台”以及“园区碳中和—碳金融—园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实现”四大方面创新。

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会长萧志伟以“激活城市治理体系革新新动能,推动区域治理创新发展新格局”为题,认为全球局势复杂多变,城市加速谋求自身治理体系革新,在坚持“一国两制”的国家政策背景下,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中,推动琴澳合作,构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四共”体制机制是前所未有的创新模式,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各大重要平台合作力度最大、创新突破最显著的探索实践,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内驱力,也是粤澳双方在深合区建设中各环节全方位、系统性合作的制度创新。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郝雨凡教授以“中国式城市发展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为题,提出近现代的世界历史可以看成是一个全球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城市日益成为全球区域发展的微观单元,经济、政治秩序的重心都会随着城市经济力的改变而转向。在他看来,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未来需构建更开放的发展理念、中国城市必须“世界化”,要进一步调节“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打造服务型政府、稳健型市场和活力型社会,要以“人”为核心,以人流汇聚带动智慧、资本、技术等的汇聚。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治理,专家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同步启动了大湾区城市治理创新研究网络。在随后进行的大湾区城市治理创新研究网络圆桌会上,来自大湾区粤港澳三地学者畅谈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和城市治理创新。该环节由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原主任、一级教授王长江主持。

俞可平表示,大湾区的城市治理具有特殊性,建议大湾区城市治理研究网络发起单位举办年度圆桌论坛,推动大湾区城市治理创新优秀案例评选,开发大湾区城市治理创新研究指数,建立大湾区城市治理创新数据库,创新大湾区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常态化交流机制。

萧志伟提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治理的重要动力,启动大湾区城市治理创新研究网络将会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胜会认为,城市治理创新研究需落实到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大湾区城市治理创新研究网络需突出各发起单位的研究优势,形成研究合力,推动城市科技创新治理。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胡伟星提出,大湾区城市治理创新研究网络需重视城市智慧创新研究,如何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共享共治体制机制创新是题中之义。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周利敏教授认为,需从城市韧性的角度来理解和推动城市治理,主张通过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韧性、经济韧性、社区韧性、技术韧性、城市生态环境韧性和城市组织制度韧性,推动大湾区的城市治理创新。

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主任林维峰提出,大湾区城市治理创新研究网络的发起单位需通过共同开展项目研究,来增强研究网络的联系性和持续性,需致力于对城市公共政策产生实质影响,联合开展专项城市治理培训,提升研究网络的影响力,以全球化眼光向全球城市治理创新研究网络拓展。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主任徐江提出,建议建立大湾区城市治理创新青年学者研究网络,提升研究网络的参与范围和活跃度,切实加强深港互动合作,让研究网络背靠祖国、面向世界。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国际事务学系系主任何达基提出,深圳在科创方面走在国内甚至全球前列,具有全球知名度,但在城市治理、社会治理创新方面却没有得到世界的充分关注,研究网络可就此对城市治理创新的各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研究,将大湾区精彩的城市治理创新故事向全球传播。

澳门理工大学社会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鄞益奋认为,跨“制”治理、跨“城”治理是大湾区城市治理创新研究的重点,地方政府之间需增强交流学习,以实现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实践成果的共享。

公开资料显示,该论坛是深圳大学全球特大型城市治理研究院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落户前海后发起的品牌学术活动之一,旨在响应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号召,发挥深圳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打造新时代全球城市治理创新研究的高端智库和交流平台。

论坛现场同步发布了“深圳城市治理创新案例(2023)”。据悉,该活动是在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的指导下,由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深圳大学全球特大型城市治理研究院于2023年9月—12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城市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共征集到近百个有效申报案例。经过两轮的专家评审,案例征集活动共评选出十大“优秀案例”和十大“入围案例”。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