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华园

大洋网:人大代表、专家献策“百千万工程”建设:保护好“人—景—地”乡村意象

时间:2024-12-13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浏览量:11

分享到

大洋网12月12日讯(记者 方晴)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志才:用好引领区特色文化资源

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首批专家委员吴志才认为,广州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要重点向文化“两创”、产业融合、镇村建设、要素流动四个方面发力,探索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路径,为不断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提供“广州方案”。

抓住“地标”“窗口”

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具有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要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凝聚区域文化共识。

“地标”和“窗口”是展现文化特色的关键。他建议,可以从高标准建设从化狮象遗址、流溪河横岭考古基地以及增城丝苗米农业遗产地标、从化温泉地热博物馆着手,打造文化地标。

建设对外展示窗口方面,则以流溪河世界温泉康养和文化交往带、增江画廊绿美经济带为重点,建设从化新老温泉片区、增城派潭高滩—正果老街以及从化温泉历史文化展示平台、良口镇圩镇—鸭洞河平台、增城派潭高滩森林温泉康养平台,更好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乃至联通世界。

此外,还要发挥好国际人文资源配置枢纽作用,用好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从都国际论坛、世界生态设计大会等国际重大平台,更加积极主动促进国际交往。

吴志才强调,要坚持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之路,加快培育绿色创新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新质生产力。

例如,加强“强区强镇”产业的打造。一方面加强与黄金内湾地区、广州东部中心合作,积极引入医康养、生物医药、仿生智造、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逐步做强产业“硬”支撑;另一方面全面推动从化、增城壮大现代农业、康养旅游、体育运动等产业规模和质量,延伸产业链与价值链。

同时,也要加强“带村富民”产业的打造。统筹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高水平打造一批乡村酒店(民宿)集群,积极探索推行“村集体+企业+村民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等利益共享模式,在工资性收入的基础上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最大限度让利于民。

探索未来社区(乡村)建设

在吴志才看来,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要建成世界级珍稀温泉康养胜地,必须要以高品质生活为中心,以比肩国际先进地区的标准来推进镇村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实施乡村再造,跳出“穿衣戴帽”路径依赖,实现从穿“新衣”到穿“品位”的提升。例如,以“面向未来”为特征,结合城市更新、美丽圩镇等建设,探索未来社区(乡村)建设,在完善养老托育、医疗卫生等配套设施基础上数字赋能打造多元化社区服务场景,还可以引入未来乡村商品房供给机制和可持续的城镇运营模式,探索养生乡村、产业乡村、生态乡村等未来乡村开发模式。

同时,推进古粤原乡建设,以从化古驿道、正果镇、钱岗村等古驿道、传统镇村以及旧村为重点,保护好“人—景—地”乡村意象,加强自然延续、人文激活、产业融合建设,传承好历史记忆与守护好岭南乡愁。

抓好“人、地、钱”关键要素

吴志才强调,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要着眼解决广州“城区—山区”生产要素流动不通畅问题,抓好“人、地、钱”三个关键要素,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扭转城乡发展差异化局面。

“人”的方面,完善人才“进退”机制,鼓励“银发专家”群体下乡,建立乡村专业人才职称评审机制等。“地”的方面,开展“生态修复+资源利用+产业融合”,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沉睡”的土地资源。“钱”的方面,搭建“畅通中间”金融平台,探索“国资引领—产业落地—股权退出—循环投资”基金运作模式、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制度等。

此外,还要加强统筹运营,实现政府自觉、市场自主、群众自发“三位一体”发力,与惠州共建高级别的跨区域治理机制,加强与惠州在“基础设施、宣传推广、产业共建、镇村建设”等各方面合作,协同推进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

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友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翠玲:

农业企业要当好“生力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现代化进程中,农业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创新的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合,充满了变革与机遇。作为广东省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一名在广州扎根多年的农业企业家,潘翠玲深刻感受到,“百千万工程”作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在近年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潘翠玲最早与团队在广州从化城郊街道西和村连片种植玫瑰,打造了国内首个以玫瑰文化为特色的主题公园,随着周边花卉企业相继进驻,花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入选了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西和村从偏远落后村,转变为以花卉种植产业和休闲农业著称的乡村旅游景点。

在她看来,县域经济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发展县域经济,不仅要让更多的乡村特色产品、优秀文化产品等流入城市,也要将城市客流、人才、产业技术等引入乡村。农业企业作为集合多种要素在身的经营主体,可承载双方期待。

发挥产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

潘翠玲认为,随着“百千万工程”建设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等不同农业经营主体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会为广阔农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不同要素在城乡中流动,从而助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因此,她向同行们建议,农业企业要当好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力军”,在优化生产技术、拓展销售渠道、深挖品牌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力提效,提升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民真正分享到农业产业发展的成果。

同时,她也建议政府加大从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支持农业产业园发展,发挥产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园区农产品开发+绿色标准化生产+深加工+品牌建设+农产品优质优价营销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

为农企发展提供定制金融产品

潘翠玲调研发现,目前融资难仍是制约农业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农业的生产经营存在周期长、资金回笼慢的特点,出现传统金融服务与农村金融需求不匹配的情况,需要拓宽金融支农渠道。

为此,她建议积极发挥金融机构作用,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合作社构建“销售统一托管”模式,将纳入该模式下的农户、家庭农场作为重点信贷资金扶持对象,通过专属信用卡模式,实现授信资金到人到户,持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提供优质服务和贴身定做的金融产品。

推进人才的“引、育、用、留”

高水平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还需要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潘翠玲直言,目前乡村产业发展普遍面临人才短缺的难题,包括农村一线生产人员年龄老化、知识更新慢,农业科技人才引进难,领军人物不足、技术人才紧缺等。

她建议,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就业能力,包括开展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技能培训,将其培养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围绕农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人才的“引、育、用、留”,为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潘翠玲建议,要以推进“百千万工程”为契机,鼓励更多农业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做强做优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更多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落地开花。

“我们已进入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潘翠玲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她将继续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积极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地,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一名广东农业企业家,她将不断探索创新发展路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绿色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为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贡献更多力量。

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常务会长刘锋:

建议实施“老村老屋复兴计划”

“‘城’与‘乡’是‘百千万工程’实施中的关键两个字。”在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常务会长、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刘锋博士看来,推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目标是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从人才、土地、政策三方面优化市场环境

关于人才,刘锋强调,在组织乡镇领导干部学习时,一定要注重“学得实”,建议可以去真正值得学、能够学的乡村,与当地的乡村运营企业、乡村领导坐下来好好交流。二是要“学得新”,可以建立数字乡村人才培训基地,了解数字运营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

关于土地,他认为,当前广州全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效初显,为进一步破解城乡区域不协调问题,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通过构建差异化整治模式,丰富“竞集约、竞时间、多要素”交易机制,完善收益共享;建立农用地与建设用地联动工具箱,优化增减挂钩与指标交易机制。对重点县镇村,给予建设用地指标倾斜,为在乡村发展种养业、旅游业等企业提供专项保障,帮助更多企业扎根乡村、振兴乡村。

关于政策,他建议,对在重点区域注册缴税、解决当地农民就业的企业,采取直接补贴、贷款贴息、设备购置补贴等多种方式给予重点支持。对提升区域农产品品牌竞争力做出重要贡献的企业,给予更大奖励和更多银行贷款贴息。对在当地乡村注册的企业,建议以企业农民就业数量为重要核定依据,补贴企业缴纳员工社保费用。同时探索统一采用农村社保体系,促进农民就地就业,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全面推进乡村闲置资源盘活

刘锋表示,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突破重点在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通过建设引领区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把广州片区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高地、世界级珍稀温泉康养胜地、岭南特色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标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典范。

在具体实施方面,他提出“五个一”的建议:一是做“量”,建设一个产业集群,引进或培育一批度假区、酒店、生态旅游、温泉康养、夜间经济、户外体育等产业主体;二是做“质”,创建一批省内外知名的度假区,争创更多国家级度假区;三是做“优”,培育一批中国最好的乡村度假酒店产业集群;四是做“美”,打造一个广东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标杆、乡村度假的“客厅”,突出“高颜值”“高价值”;五是做“名”,召开一个世界级的健康产业博览会。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广州有很多的老村、老屋、老祠堂,都保留得比较完整,这些是岭南文化的鲜活载体,是广州的根脉所在,要好好挖掘利用,激起岭南人的文化自豪感。”刘锋说道。为此他建议,要着眼长远,全面推进乡村闲置资源盘活,并提出“老村老屋复兴计划”。

一是与建设“乡村气息、文化特色、岭南韵味、中国气派的乡村酒店产业集群”相结合,发挥老村老屋原汁原味的岭南韵味,建成独具岭南特色的度假民宿,并以“民宿+”为主业态,探索“民宿+旅居”“民宿+美食”“民宿+康养”等模式,进一步整合盘活更多土地资源,带动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加工业、民宿装备业等发展。

二是与数字乡村建设相结合,可以通过“数字乡村一张图”,打通部门数据壁垒,拓展乡村的公共服务、数字政务、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等应用场景,撬动乡村生产、生活、治理全方位变革。

三是与乡居养老相结合。乡居养老,其实就是解决“六个一”,也就是一碗安全米、一杯清洁水、一口清新空气、一个无障碍适老化的改造、一套智能化起居设备、一扇能看到外面世界的窗。现在乡居养老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可以探索 “乡居+养老+康养”的模式,有效解决乡村闲置资产、老龄化社会、康养旅游发展等现实问题。

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谢治菊:

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广州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特色经验?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广州市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教授谢治菊对此进行了专门调研。

调研显示,广州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在传统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模式基础上,聚焦数字化技术创新,强化“三资云”赋能效应,通过高质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推动村集体、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在产权关系、治理结构、经营方式、监管手段、收益分配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建立合理容错机制

谢治菊建议,设立区级层面工作专班,确保组织保障落实到位,形成上下协作、部门协同、合力推进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奖励激励机制,对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的经营管理人员给予合理的经济回报等。“通过多层次的政策奖励、人才激励和配套措施,充分激发集体经济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

她也强调,要建立合理的容错机制,明确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容错范围,鼓励村干部和基层组织在实践中敢于尝试和创新。

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

谢治菊建议,借鉴贵州塘约村土地治理经验,采用GIS、航拍等高科技手段对全村土地进行精准测量,从而明晰农村土地性质和产权,形成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农村产权交易打下基础,同时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对确权成果进行动态管理和使用。

同时,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借鉴阳江市阳东区“土地信用中心”土地流转模式,因地制宜推广运用,同时探索整体土地打包出租模式、“土地预流转+网上竞投”模式、“村集体+经营主体”合作模式、“集体企业运营”模式、“村村联合抱团发展”模式等新型发展模式。

此外,还需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政府、运营公司、村集体和村民积极参与,形成多方共赢局面。

村干部要当好“经纪人”

在谢治菊看来,村级干部要担当好发展农村经济的“带头人”和“经纪人”,要展开经常化、实战化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村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加强职业经理人才培育,注重培养强村富民带头人,把有丰富经验的种养大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农业科技人员和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民营企业家、能工巧匠等,吸收聘用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队伍中来,提升基层干部盘活资源、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谋划、运营和管理能力,带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农村集体经济要做大做强,品牌理念是关键。谢治菊建议,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塑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品牌特色,以品带业、以品促业。同时,要探索经济联合互补的发展方式,发挥“强集体”的产业优势和“弱集体”的资源优势,以强带弱。

此外,要推动资源配置数字化改革,延伸“三资”管理平台服务链条,探索开发数字化服务,实现对资源要素实时监控、动态分析和精准配置,同时利用数据深度挖掘,构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推动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培育乡村运营市场化思维

谢治菊强调,要培育乡村运营前置理念和市场化思维,可以探索发展党组织领导的村社合一模式、企业化运作的合股联营模式或政府主导的强村公司模式,通过创新运营模式,进一步盘活集体资产。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