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9月9日讯(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佳楠)近日,广东省委科技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强调,要聚焦关键、突出重点扎实做好科技创新工作,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好支撑广东高质量发展。此外,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奋力打造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新广东。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湖北、湖南、新疆、广西、陕西、江苏、甘肃、辽宁、浙江、河南、重庆、内蒙古等18个省(市、自治区)召开科技委全体会议。从目前已公开的主任人选来看,绝大多数都由省级党政“一把手”出任。市级层面,南京、苏州、成都等多个市委科技委也相继召开首次会议。
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张振刚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各地由党政“一把手”来担任省委科技委员会主任,表明对科技战略工作全面提升的重视。就广东而言,成立省委科技委员会,表明省级党委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以确保广东科技发展战略方向和重点任务得到科学规划、有力推进和具体落实,实现科技强促进产业强、经济强。
多地密集组建省级科技委员会
2023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简称《方案》)明确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方案》还提到,省级党委科技领域议事协调机构结合实际组建。
今年6月25日,全国科技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再次强调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7月16日,科学技术部官网发布了最新组织架构,新设立了科学技术部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科学技术部新技术中心、科学技术部国际科技合作中心3个重要机构,不断推进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
紧接着,各地省级、市级党委科技委开始相继部署:5月8日,浙江省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由省长王浩担任省委科技委员会主任;6月18日,海南省委科技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由省委书记冯飞担任省委科技委主任,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小明担任省委科技委主任……
目前,全国已有广东、河南、内蒙古、浙江、辽宁、吉林、四川、海南、重庆、甘肃等18个省(市、自治区)各自组建的省级科技委公开亮相,其中多数省份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双主任”。此外,从市级层面看,苏州等多个市委科技委也相继召开首次会议,其中南京同样是市委书记、市长“双主任”配置,成都则由市长担任主任。
由“一把手”担任“双主任”,这实际上也反映出各省份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集中加深。从目前各省级科技委员会召开的会议内容看,各地对接下来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4月29日,河南省委科技委第一次会议,专门听取20家省实验室和6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与运行情况汇报,研究部署有关工作。随后,5月16日的第二次会议、5月31日的第三次会议同样延续了该主题,并透露出正在筹建3家新的省实验室,即中原智能医学实验室、中原再生医学实验室、中原纯化制程实验室。不难看出,高能级创新平台、教育、人才成为河南省委科技委研究部署的重点。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科技委则更侧重“两链融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在自治区党委金融委员会、科技委员会会议上指出,科技“突围”的目的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江苏聚焦打造更多高能级创新平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推动基础研究实现新突破等。浙江则把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育及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从1到N”的产业化等作为当地重点工作。
不过,从各省级科技委员会召开的会议内容看,各地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仍集中聚焦在打造更多高能级创新平台,更好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作用;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
张振刚表示,长期以来,科技工作的资源分散在多个部门,比如科技、工信、发改、农业等等部门,科技工作实现跨部门协同和统筹难度较大,科技政策落地衔接也有难度。各地通过成立省委科技委,有助于理顺科技管理体制,推动科技政策衔接落实,同时整合科技资源,通过统筹规划,集中力量推动创新主体协同发展,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协同攻关。
广东打造全国乃至全球创新高地
广东作为我国创新资源最丰富、创新基因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4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位,2023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7.6万家,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达7.6万家。
大院大所众多的广东,应如何深挖科技创新,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走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特色之路?
广东省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增强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锚定“走在前列”的总目标,更加自觉地肩负起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责任,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最大优势,牢牢抓住产业科技互促双强这个关键,持续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不断结出创新硕果,推动广东稳稳挺在国家科技创新第一方阵、逐步迈向世界科技创新前列。
从会议释放的信号看,不难看出,广东接下来在科技创新工作上,将更加聚焦关键技术、突出重点领域,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好支撑广东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要统筹抓好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创新平台建设,努力研发“根技术”、破解“根问题”、提供“根服务”,力争在关键材料、关键元器件、关键设备、基础软件等领域攻克更多“卡脖子”技术,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牵引构建多层次实验室体系,打造体系化研究力量,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广东将统筹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疏通对接融合的堵点、卡点、断点,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日前,《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正式审议通过,该《条例》是广东省首部地方性科技创新法规,从强化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等方面,推动广东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会议也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谋划,健全完善省委科技委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省委科技办的协调执行作用,持续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切实抓好新修订的《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宣传贯彻工作,推动形成高效协同的科技创新工作格局。
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抓好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打造5G、集成电路、纳米、生物医药等产业创新高地。
在接下来的重点科技工作部署中,广东提出,要全力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更好汇聚粤港澳三地优势资源,着力突破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催生更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创新高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张振刚认为,广东省委科技委员会释放的关键信号在于,通过新机构整合科创资源,优化创新环境,实现创新资源的高效率配置,从而构建广东高效协同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广东新质生产力发展。
“接下来,广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该平台,统筹协调各种创新资源,构建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创新联合体,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驱动区域创新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围绕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部署创新链,共同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同时要打造鼓励创新、激励创业的良好生态,形成科技、教育、人才创新氛围的良性循环,推动广东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张振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