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华园

南方日报:张振刚:三聚三优打造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4-08-17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浏览量:182

分享到

南方日报8月13日文章(作者 张振刚,系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

产业创新聚集

优化新质生产力形态

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形态是指区域经济体系中产业的类型、要素、结构、关系和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一种跃升的状态。新质生产力产业体现为企业、研发机构和基础设施在某一空间区域内的集聚,通过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升级,集群化、集中化、协同化发展。

首先,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目前,广州已经形成一链一策重点打造21条重点产业链,构建“3+5+X”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以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智能装备、脑机接口、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地理空间上不断集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相关创新平台、大学、科研院所、公共服务平台等对产业的支撑和辐射作用不断增强。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等多链深入融合,协同发展。

其次,要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优化产业地理空间。要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区、拓展区和储备区的发展规划,促进产业地理空间,产业组织协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非常需要创新平台的赋能。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促进相关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服务组织、金融服务机构等外部机构集聚在同一区域,形成企业与创新机构的互动与联系,提高创新创业的效率、效能和效益,形成集中布局、集群协同,集聚发展的格局。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广州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的创新集聚效应、创新引领功能和创新促进作用。

科技创新聚核

强化新质生产力质态

新质生产力质态是指在高水平物质技术属性上各要素互相关联、彼此依存和相互促进的一种状态。新质生产力的主旨在于创新,体现为重大创新平台为支撑,龙头企业为带动,核心科技为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机制创新和文化创新深度融合的一种良性互动发展状态,反映了生产力水平质的跃升。

强化重大科研平台、大科学装置支撑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机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创新重点科技创新平台的协同机制和共享机制,充分释放广州市拥有一大批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集群的资源优势,支撑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布局和高质量发展。

强化龙头企业带动、链式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引导优势专业领域企业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不同环节的合理布局,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空间上的动态科学布局,在产业上的常态优势互补,在创新上的生态协同共赢。加强对龙头企业及产业链关键配套企业的布局引导,支持企业跨区域、跨行业兼并重组,推动优势企业规模化发展、集团化经营、国际化拓展,增强产业集群的汇聚力、创新力和辐射力。

机制创新聚力

活化新质生产力生态

新质生产力生态是指在一个区域或行业内,形成的由企业、创新平台、投资基金、创业者、政府等多方协同合作、积极互动,构成的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生态系统。其特征是通过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等方式形成共创、共生、共享、开放、互动和协作的一种高效、高能和高水平的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高水平平台型科技服务业,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大力加强以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等为龙头的科技服务中心、咨询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搭建平台的平台,提供服务的服务,大力推广数据密集型科技服务,提高科技服务业的数智化、网络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研发合作、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工业设计、商务咨询等全产业链的科技产业服务。鼓励和支持科技咨询、知识产权代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为企业提供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服务。

大力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营造鼓励创新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目前,广州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学家、企业家、创业投资者共同参与,以及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建立概念验证、工程化验证、孵化育成等面向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的政策。要进一步通过机制创新和实践创新,促进文化创新,推动政策的创新性落实落地,形成积极创新、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社会风尚,建立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