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8月6日讯(记者 赵徐州)8月3日,由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主办,东北林业大学承办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60次学科论坛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哈尔滨举行。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尚铁权,黑龙江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车成全,黑龙江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处长、黑龙江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张爽等出席开幕式。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40余所高校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冰主持,东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张志坤为开幕式致辞。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雷声在开幕式上讲话并作学术报告。
张志坤在致辞中介绍了东北林业大学的历史文化沿革和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特色。他表示,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在于要把握思想理论主动性,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思想理论体系。希望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把握住宝贵机会,虚心学习、交流互通,也希望参会专家学者多多指教,通过会议研讨增进交流、共同进步,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服务。
张雷声表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科创立40年以来的成就和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础;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是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内涵式发展、整体性发展、自主创新式发展等方面都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仍在路上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树荫梳理了思想政治理论学科40年的发展历程。从1984年部分高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招收本科生开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逐步发展至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的独立二级学科,并且本硕博名称一致,40年的学科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王树荫表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学科理论性不强、办学层次不清晰等问题依然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如何实现1+1>2的教育效果仍然需要深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仍然在路上。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佘双好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科学化作为学科建设起点的,并从科学化的发展历程、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成就与问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具体路径三个方面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学科建设的顶层架构和体系建构方面,问题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贯彻不彻底、科学化研究不充分、科学化理解不全面、科学化过程不顺畅等。要坚定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进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行动取向转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向具体领域转变,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向学科属性转变。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熙国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其他二级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孙熙国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和关键,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等。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哲学基本问题。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存在既可以是客观事物,也可能是真理(学理、道理、哲理)。思想政治教育应讲授的是真理,要实现的是学生对真理认同,进而实现学生的思维与讲授的真理一致。思想政治教育讲授的真理不是客观事物而是抽象的理论,如何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理性和客观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艰巨的使命。
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国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科学把握时代的主题,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的话语表达会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厘定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问题,明确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知识意愿、价值意愿、政治意愿。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话语表达需要坚持守正创新、回应时代主题、服务于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辉认为,“一体化”是一种强调时间和空间上的整体性的教育价值观。不同的教育主体形成了不同的教育价值观,这造成了教育价值观的分裂。教育价值观的分裂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表现出重视性难题、适应性难题、效果性难题,这些困难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因此,需要用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观整合教育过程,防止教育价值观的进一步分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伟杰表示,将习近平文化思想一体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刘伟杰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一体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推进路径:师资队伍建设是逻辑起点,问题导向是应有之意,与时俱进是必由之路,讲好中国故事是发展方向。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永贵提出了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点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提出的文化思想的关系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作家观点的关系及原创性价值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渊源和积淀研究(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用关系研究等。
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曹群分享了广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经验和实践成果。经过建设实践,广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是要形成“行政力+学术力+实践力”的建设合力。在建设合力的推动下,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平台,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专题课程,打造一只高素质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资源库。未来要有力有效持续深入推进广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从顶层设计硬起来(领导力)、开发“金课”实起来(学术力)、示范引领作用动起来(实践力)三个方面继续扎实推进工作。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爱琴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要实现组织端、教师端、资源端、师资端的整体联动,也要推进每一端内各要素之间的联动,通过联动形成合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组织端包括制定者、执行者和参与者,教学端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资源端要实现全域性开发、高效率运作、无界化共享,师资端要通过教学协同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通过科研互动拔高思政课教师科研水平,通过培训贯通增强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
注重思政课实践教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段虹认为,理解“大思政课”既要重视基本内涵,又要关注广泛的外延。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形成的思政课是“大思政课”的基本内涵。运用统筹观,可以从“思政课+”和“思政课-”两个维度理解“大思政课”的外延。
新疆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院长孙秀玲表示,“大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大思政课”视域下,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衔接是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的必然要求。“大思政课”视域下推进“两个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衔接的目标,是要实现思政课整体贯通、完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提升“大思政课”育人成效。要通过把握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组织维度实现“两个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衔接。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经伟从政策依据和工作探索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思政课为什么要进行实践教学,并结合实际总结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是以专业实习、学团活动等取代实践教学;二是以实践教学名义大量削减思政课学分;三是实践教学考试考核方法不科学;四是思政课教师不研究、不投入、不担当;五是思政课实践教学保障制度不完善。根据上述实践问题,进而提出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学院重视,完善保障制度;队伍联动,加强资源整合;方案科学,符合教育规律;加强交流,推进学习互动。
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世辉认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必须运用好革命文化这一重要精神载体,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将以革命文化为载体的红色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如何通过弘扬革命文化推动思政课建设,如何通过革命文化传承使广大青年学子更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历史性课题。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用好革命文化这一独特的红色资源,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形成更多好方法、好途径,在改进中不断发展。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始人陈文斌在闭幕式上表示,脚下是历史的新方位,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会以更加开阔的姿态、更加深入的研究回应时代的呼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贡献力量。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期待与所有致力于此项崇高事业的朋友们携手并进,共同见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中国的繁荣壮大。迈向新征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加快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而踔厉奋发、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