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12月28日讯(记者 刘天纵)中国人对栖居之美的思考超乎想象。北京有四合院,闽南有土楼,陕北有窑洞,安徽有徽派建筑,湖北也应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
2013年7月,我省开始部署“荆楚派建筑”研究推进工作。十年来,“荆楚派建筑”有何新进展?12月24日,由省住建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学会指导,中南建筑设计院等承办的荆楚建筑传承与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旨在进一步推进研究与实践,让“荆楚派建筑”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鄂东北山区发现“荆楚派”古民居
黄鹤楼、楚天台、省博物馆、武当山太和楼、嘉鱼楚式门楼、盘龙城遗址博物馆、汉宜铁路荆州站、中共湖北省委党校……行走湖北各地,一批具有“荆楚派”特征的地标建筑,成为全国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
在中南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湖北省荆楚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郭和平看来,代表北方理性主义的齐鲁文化与代表南方浪漫主义的荆楚文化,一直是交相推进中华文化发展的主要精神动力。“荆楚派建筑”的具体特征可归纳为“高台基、深出檐、美山墙、巧构造、精装饰、红黄黑”,形成了“庄重与浪漫、恢弘与灵秀、绚丽与沉静、自然与精美”的荆楚美学意境。
经过十年湖北古民居调研,由郭和平等组成的专家组在鄂东北山区找到了例证,回应了过往国内一些专家“湖北建筑没什么特色”的观点。
郭和平透露,由于百年来饱受战乱和大拆大建,武汉、荆州、襄阳、宜昌等文化重镇已很难看到大量传统建筑,仅在交通不便的山区留有一些古民居遗存。其中,在紧邻安徽的鄂东北发现了“砖墙美檐、浪漫飞檐、简洁灵动”风格的“荆楚派”古民居,与徽派建筑“白墙黛瓦、平直山墙、精雕细刻”的特征截然不同。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湖北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会长刘玉堂提出,古代长江流域只有巴蜀、荆楚、吴越三个文化板块,安徽、江西长期属于荆楚板块,“荆楚建筑”先于、高于、并长期影响赣皖建筑,“徽派建筑”是后来的概念,近现代才开始影响湖北建筑。“在近10年的调研中,我省发现大量具有楚风的古代建筑遗存,就是最好的证明。”
“建筑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贴地的音符,每一个建筑都在穿行的岁月里留下沧桑的故事。”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丰雷表示,荆楚建筑凝聚着荆楚先民们的生活美学和建造智慧,加强荆楚建筑保护发展,让有故事、有品味、舒适宜居的好房子、好民居,“留”下来、“活”过来、“旺”起来,不仅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的必由之路。
建筑设计最高境界是“无痕设计”
如何用一个字来形容广东菜?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倪阳认为是“甜”字。即,新鲜食材中原汁原味的“鲜甜”,要调出鲜甜的粤菜,靠的是厨师对“咸”的拿捏。
倪阳说,建筑设计并非功能、形式等各方面的简单加和,而应与当地文化和地理环境相适应,需要设计师从“人、时、地”中,找到与建筑之间静谧的关联。
郭和平坦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引进外来建设模式,但薄弱的经济基础、残酷的市场竞争,使我们来不及深入研究、合理转化并为我所用。简单的拿来主义让许多珍贵历史建筑荡然无存;模仿拼凑的设计,则造成了“千城一面”问题。此前,我省也曾出现过拆除重要建筑遗存,简单模仿徽派建筑的反面教材。甚至在鄂西南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也出现了仿冒“徽派建筑”的身影。
“要让建筑温柔地触摸大地,建筑设计的最高境界是‘无痕设计’。”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赵元超表示,尊重土地就是尊重人类的未来,任何建筑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建筑师的责任在于最大程度地呵护环境,提升土地的价值。无论是海派、京派、岭南学派、长安学派还是荆楚派,都要赋予建筑天然的绿色基因,不与遗产争胜、不与自然争辉。
“简单地在湖北的东、中、西部推广一种风格,也会造成新的单调。”郭和平建议,湖北传统建筑由东向西风格变化明显,应提炼“多元”建筑原型,而不是一个类型的IP,妆点当代湖北建筑的“百花园”。如,龙岩火车站、客家火车站,没有采用土楼风格,仍具有福建特色。
让城市成为有机生长的整体
在荆楚建筑传承与发展论坛上,《“荆楚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倡议书》发布,呼吁各界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投身荆楚建筑传承创新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保护珍贵历史建筑、文化遗存和山水格局;赓续“海纳百川,革故鼎新”的楚文化精神,推动荆楚建筑在实现“美丽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再续辉煌。
据省住建厅介绍,我省正以“宜居湖北”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四好”不仅是“新”的、“现代”的,还包括“老”的、“传统”的。省住建厅坚决不搞大拆大建,将以“绣花功夫”“针灸疗法”加强微改造、精提升,通过重点打造、局部推进、刺激局部、激活整体,让空间与空间相互转换,让古城和新区相互贯通,让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生长的整体。
同时,坚持“留骨增肉”“留白补短”,通过保留街巷格局、街巷路网等城市骨架,保留居住院落、建筑形态等内在布局,舒展城市肌理、优化城市功能。
做好“活”的文章,充分发挥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功能、公共空间功能,有机植入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让烟火气、生态色、文化味、潮流范、地域风相互交织、相互共存、相互演进,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文化的厚度和产业的热度。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南建筑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霆介绍,作为荆楚派建筑研究设计领军企业,近年来,该院先后完成武当山荆楚系列建筑、东湖楚文化游览区、湖北省博物馆等一批经典作品,成立荆楚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9年被评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持续深入开展荆楚派建筑研究和创作,牵头编制相关设计导则,先后承接荆楚派建筑风格项目近百项。下一步,中南建筑设计院将推动“荆楚派建筑”与湖北活化古城、更新老城、建设新城融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