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华园

南方日报:谢加书 王宇星:聚焦创新驱动,加快构筑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3-11-29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浏览量:16

分享到

南方日报11月29日文章(作者 谢加书、王宇星 谢加书: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新时代网络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宇星: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本文系中央高校业务费质量提升项目“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研究”(C2230760)阶段性成果

近日,广东召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大会,强调把实现新型工业化作为广东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任务,以走在前列的担当加快建设制造强省。会议提出,要聚焦创新驱动,加快构筑新质生产力,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上聚力攻坚,在创新成果转化上加力增效,以扩大新投资培育壮大新动能,让创新之花更好结出产业之果。  

加快构筑新质生产力,要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凝聚多方合力。探索形成“政府领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三方协同运作形态,有助于为广东加快构筑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基础。

政府坚持善作为,确保新质生产力发展行稳致远

加强区域协同,错位布局新质生产力产业体系。坚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探索央地合作新模式,强化与国家战略联动,积极争取国家资源,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抓手加强省内各地分工协作,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实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既对接京沪等区域的科技创新战略,又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产业集群错位布局、互补发展,按照产业梯度有序承接与转型升级,优化新质生产力空间布局。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根基。建设与新质生产力相适配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以新成果、新技术提升基础设施能级。注重统筹发展、适度超前布局,加快建设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融合基础设施,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根基。坚持建管并重、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建立新一代移动通信和数据网,让数据服务于科技创新,助力产业体系提质增效。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潜能。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支持机制,加快形成“财政牵引、金融倾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以适度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建设多元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评价机制,将科研投入、效益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用好科技成果评价指挥棒,推动科技成果高质量供给和高效率转化。推进法治建设,加强对新技术、新领域、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创新和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创新活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加快构筑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企业精准定位创新能力,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企业要精准定位创新能力,开展针对性创新,提高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增强创新的可持续性。大中小型企业均要注重投入应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大型企业可适度开展基础研究创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创共享科技创新平台,强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化有效对接,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

打造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平台矩阵,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智。依托创新平台建立科技创新网络,引导创新资源有序向企业集聚。围绕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打造一批以国家实验室体系为核心的世界一流实验室,把中新广州知识城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科学城。打造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吸纳企业参与共商共建科技平台,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围绕产业链“卡脖子”环节加强基础研究,通过“揭榜挂帅”、项目招标等方式打通卡点,增强科技创新成果供给力,整合技术链、创新链、产业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服务。

以“链主”带动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链主”企业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中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能够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带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牵引新质生产力产业链集群发展。建立“链主”企业遴选培育机制,构建“链主”企业梯次培育库,因链制宜、分类制定遴选标准、培育政策等。以税收优惠、科研补贴等形式激励“链主”企业投入,增强“链主”企业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中的引领力,深化“链主”企业与产业集群中其他企业的协同联动,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让社会多元主体的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新潜力竞相迸发

多方联动建设创新策源地,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高校、科研院所,吸引创新人才、风投等来广东创新创业,以源源不断的新技术、新成果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为加快构筑新质生产力提供不竭动力。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为培育未来产业提供技术支持。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加强智库建设,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充电桩”。建设一批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构建以高端智库为引领,各层次、各类别、各领域智库协调发展的智库体系,坚持目标导向与需求导向相结合。一方面,地方智库聚焦地方特色资源,精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要,激活发展潜力,为加快构筑新质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专业化高端智库,为前沿科研方向、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模型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此外,要加强智库的横向联合,强化资源整合,推动政府部门、国际组织、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创共享,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引育留用并举,为加快构筑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保障。高新科技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坚持引得来并且留得住,联合校企培育本土化高新科技人才,吸引国内外高新科技人才、项目团队来粤研发、转化科研成果。贯彻落实人才政策,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切实解决高新科技人才在落户、子女入学、个税优惠等方面的难题。建立多层次人才激励机制,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完善高新科技人才的技术职务晋升制度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可供全民终身学习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劳动者的高新科技素养和技能,着力培养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