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华园

南方都市报:稳“重”向前,视“新”如命,广州制造业再出发

时间:2023-11-28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浏览量:13

分享到

南方都市报11月23日讯(记者 黄海珊 实习生 杨曦)广州提出“制造业立市”不过是最近一两年的事。

论广州制造业的禀赋、实力和特色,市花“木棉”或可用来一比。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一半的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一如木棉那样,“持重”而又夺目地绽放高枝十几年。

而经过最近五年来的培育,广州制造业的八大“新势力”虽尚未呈现出“蕃秀”般的盛景,但亦展露出不俗的新气象:三大新兴支柱产业——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支撑动能持续增强,数字创意产业亦脱颖而出。

新旧动能换挡、重振出发的当下,广州制造业可谓是稳“重”向前,视“新”如命,未来可期。

图片

01/迂回向前

“制造业重镇”的根基从未动摇

广州工业化的进程中,2004年是其中一个分水岭。

这一年,广州重工业比重首次超过轻工业,广州工业化进程步入到以重化产业为先导的新经济周期;这一年,广州在南沙黄阁一片蕉林地上破土布局广汽丰田,迈出了向“汽车制造第一城”目标进军的步伐;也是这一年,深圳市龙岗区政府与比亚迪签署了关于建设汽车生产基地的框架协议。谁又能料到,深圳经过十几年的培育,成就了一个强劲的“造车新势力”呢?

古云:“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事实上,当年广州在燃油汽车上的布局次年就收获成果——2005年,广州汽车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在国内仅次于上海,实现了广州汽车工业历史性跨越。此后,广州将汽车制造业干到全国第一!高峰时期,广州汽车工业产值占广州工业总产值比重近50%,至今仍是广州第一大支柱产业。

正是经过二十余年打下的厚实基础,广州不仅有广汽埃安、小鹏两员新能源汽车大将能站出来“打擂台”,还汇聚了小马智行、百度阿波罗、文远知行、滴滴沃芽等自动驾驶头部企业。正是蓄养起这些底气后,广州如今才敢提出向“万亿级智车之城”这个目标迈进。

图片

今年前十月,广汽集团产销量双双突破200万辆

前进的路上总有迂回曲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广州执行“退二进三”政策。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反转”,让广州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一直呈持续下滑的态势。

但,“此消彼长”不过是相对而言。不管外界如何评价广州的工业,作为中国的制造业重镇,广州“因商而工”“因工而兴”的基因从未被改写,广州是全省制造业的中坚力量的角色也从未改变。2021年,广州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2022年,广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2.3万亿元。

2017年,广州针对性地提出了“IAB”和“NEM”计划。虽然相较其他城市,广州不算先知先觉,但还算踩到风口吹来的节点上。五年后,广州“3+5”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跑出了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这三大新兴支柱产业,数字创意产业乘政策东风,在八大产业中发展最快。

这些,皆为广州当下提出打造“两城两都两高地”,即智车之城、软件名城、显示之都、定制之都、新材高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等六张广州智造新名片,奠定了可能,亦为广州制造业的“再出发”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02/前瞻布局

紧跟趋势“三力”齐发,未来可期

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广州数字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振刚认为,广州近几年的努力,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前瞻布局,未来可期。”他说,广州前瞻性抓科技创新,增强了发展的动力;战略性抓产业布局,增强了发展的潜力;系统性抓产业生态创新,增强了发展的活力。

从产业布局上来看,他认为广州可谓是“抓住了重点,抓住了核心,抓住了科技发展的趋势”,同样前景可期。像黄埔的生物医药制造业、智能制造业、芯片制造业,像包括琶洲在内的81平方公里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都将进一步汇聚世界高端资源、人才资源、产业资源、资金资源,如此将会形成一个个创新高地,辐射带动广州其他产业的发展,甚至可以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除了IAB/NEM,他还看好目前广州在南沙布局的、尚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海洋产业,这是广州“向海而生”的重要一环。

图片

位于珠江南岸的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发展迅速

从最近两年的成绩来看,广州制造业也呈现出不一样的“精气神”。像今年前三季度的智能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就有比较明显的增长。如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显示器、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42.4%、40.3%、31.1%和14.7%,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产品产量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

因工作的关系,张振刚不仅关注各项经济运行指标,他还会到企业调研。一些企业前瞻的科学布局,也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国内最大的医学检验公司金域医学集团,目前正谋划通过数据赋能,打通医疗创新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与药企、与医院联系起来,更好地来为药厂制好药,为医院治好病,为患者防病治病,提供智慧化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医学产业新生态,未来可期。

近年来,创新已成为广州制造业抢占高端市场的共识。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一起,已成为广州研发创新投入比例较高的五大行业。像广州医药制造业, 2021年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9.1%,高出当年全市平均水平7.37个百分点。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样得益于多年来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使得行业智能化布局较为完善,大中型企业已基本普及利用工业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进行智能化生产。

图片

10月下旬,2023第九届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创新论坛在广州黄埔举行。
在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创新方面,黄埔区优势突出今年来,已有32家区内平台服务商成功入选广州市“四化”赋能重点平台,占全市1/3以上

03/国企当家

“一业独大”得变,“专精特新”尚需壮大

如果只盯自身发展的话,广州制造业无疑是在前进中。但放眼全国甚至全球,在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广州产业结构“强弱”共存,产业链“大群弱链”互现。

如,工业经济过度依赖汽车产业发展,“一枝独大”现象已带来“一荣俱荣,一低难补”的状态;广州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的4.1%,市场占有率同样有待增大;先进制造业占比相对省内其他城市较低,产业结构高质度不够,2021年,广州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9.31%,远低于深圳、惠州占比。“3+5”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GDP的13.6%,占比偏低。

“制造业立市”即是突出“制造业当家”。广州的制造业,除了重化产业当家外,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国企当家”。和京沪比,广州的地方国企矩阵更为多元化,且多集中于产业领域。而广州四家跻身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的市属国企,就有三家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包括广汽集团、广州工控、广药集团等。

但张振刚认为,今后广州要实现“制造业立市”的战略目标,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招强扶新”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注重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他注意到,广州这两年在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方面效果特别明显。如今年广州一下翻了一番,总数多达249家。这说明广州这两年抓出了成效,也抓住了产业发展的关键,但和深圳752家、北京830家、杭州325家比,还需继续努力。

张振刚表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直面“二次创业”的巨大挑战的广州,需要把中小企业做大,把平台型企业做强。平台型企业具有汇聚资源,支撑创新和辐射带动的重要功能。要重视并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跨行业跨领域双跨平台。例如,广州赛意信息是一家立足于本土成长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企业,也是一家发展迅速的上市公司,正在发挥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作用。广州要大力扶持若干工业互联网企业做大做强。

在张振刚的想象中,国企托底、引领,民企活跃、奋进,平台支撑、赋能,这样的广州制造业,才能激发出更强的创新活力和全新的竞争力。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