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新闻

“新时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高端论坛举行

时间:2020-11-15供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浏览量:1449

分享到

活动现场

  11月7日,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新时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高端论坛暨“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广州举行。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党委副书记陶韶菁出席开幕式,并为“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陶韶菁副书记与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为中心揭牌

  陶韶菁代表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对专家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她表示,重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新时代下“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客观要求与必然选择。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一贯高度重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先后出台多项方案和措施,确保切实提高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思想政治工作成效。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将始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

  来自教育部社科中心、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厘清关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辩证统一、同向同行”“找准定位:发挥思政课程作为真理传播‘主阵地’的作用”“实现转型:将课程思政打造成为价值塑造的‘新载体’”“谋求实效: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机制与路径”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张国启教授总结表示,与会专家就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基础理论,思政课程与课程教学相融合的实践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讨,给予中心建设有益启示。(图文/通讯员 陈芸 李桂峰 崔嘉琦 崇瀚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赵春旭)

  

附:部分与会专家精彩观点

  

厘清关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辩证统一、同向同行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目标一致、内容有别、路径互补、方向一致、步伐一致,但要避免出现“一统天下”“合二为一”“一分为二”;“一般误区”“一意孤行”的现象。

——吉林大学教授 韩喜平

  要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工具理性泛滥、人文精神缺乏等问题。南方医科大学谢传仓教授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喻为夫妻关系,认为二者既要“两情相悦”、“心有灵犀”,又要“求同存异”,避免“合二为一”。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 揭晓

  

找准定位:发挥思政课程作为真理传播“主阵地”的作用

  在思政课中要凸显“四史”的不同主题,以“四史”养育家国情怀、培育时代新人。

——教育部高校社科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王炳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于思政课程建设具有深刻意蕴;新时代思政课程要有新功能。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陈金龙

  思政课程建设有“三要三忌”,即要推动思政课程“大中小学一体化”,要推动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同备一堂课,同上一堂课”,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案例经验同步化发展;切忌教学内容口号化、切忌大而化之、切忌空而化之。

——河北工业大学教授 贺立军

  思政课程创新性实践面临的多种问题,构建“1+3”的实践路径,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

——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教授 解丽霞

  思政课程应坚持“理论为王”,在系统化整合过程中发挥对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思政课教师应坚持“内容为王”,深化教学供给侧改革,增强竞争力。

——暨南大学教授 魏传光 

  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思政课教学“理论宣传”的功能定位,坚持“内容为王”的教学指向,坚持直面当下热点理性解答。

——广东财经大学教授 杜奋根

  

实现转型:将课程思政打造成为价值塑造的“新载体”

  课程思政在国家、社会、教育三个层面具有重要性,专业课堂具有以事说理的作用,依托专业知识讲述做人做事道理,课程思政能够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有机结合。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冯秀军

  要在反思课程目标与落实成效、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课程思政进行改进提升,将专业课教师“内隐于心”的思政内容外显并渗透于专业课程之中。

——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培训师 冯菲

  课程思政要做到在知识起源中观照人与世界关系、在标志性事件中寻找价值力量、在关键性知识中洞察人生意义、在知识发展趋势中铸就人类希望。

——广州大学教授 罗明星 

 

谋求实效: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机制与路径

  要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主体、任务、功能、内容、方法、过程出发,构建指导机制、培育机制、沟通机制、实施机制、评估机制以及激励机制。

——武汉大学教授 骆郁廷 

  要将“三全育人”落到实处,知识性和思想性必须协同。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进一步改善教学内容、能力、方法,同时,要加强教师教育培训指导,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永贵

  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坚定文化自信在协同育人中的定位、价值与功能,使大学的“成人”精神在文化自觉上体现出来。

——广东药科大学教授 刘小龙




文字:

图片:

视频:

编辑:

责任编辑: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